對制作微課的人來說,只看有多少人點開課程遠遠不夠,能讓大家從頭到尾看完才是真本事。這時候,用數據來優化微課就特別有用。
1、看懂數據,找準問題
想優化微課,先得學會看數據。各個平臺后臺都有用戶行為數據,這些數據就像“診斷報告”。拿播放進度數據來說,通過它能清楚知道觀眾是從哪里開始不看的。要是發現很多人在課程開頭30秒就退出,那說明開場沒吸引力;要是某個知識點講解時,觀眾大量離開,就表示這個知識點講得可能不太好。
2、優化內容,留住觀眾
知道問題出在哪,就能有針對性地優化內容結構。課程開頭是關鍵,得在短時間內抓住觀眾眼球。可以用一個讓人好奇的問題、有意思的故事,或者生活里常見的現象開頭,勾起觀眾的好奇心。講解內容時,要保證邏輯清楚,知識點之間的銜接要自然。比如講難懂的概念,別一上來就說定義,先從生活場景舉例,讓觀眾有個直觀認識,再慢慢深入講解。
3、把控節奏,增強吸引力
視頻節奏快慢也影響著觀眾會不會看完課程。數據顯示,節奏太慢、廢話太多的微課,觀眾很容易中途離開。制作微課時,要精簡內容,去掉多余的話和冗長的描述。重點內容可以放慢速度,多重復幾遍、著重強調;輔助說明的內容快速帶過就行。同時,巧妙利用畫面切換、字幕特效,讓視頻更吸引人。
4、添加互動,提高參與度
在微課里加入互動環節也很重要。設置一些小問題、小測試,能讓觀眾參與進來。數據表明,有互動的微課,看完的人比沒互動的多很多。這些互動可以放在知識點講完后,檢驗觀眾有沒有理解,也能鼓勵他們接著看后面的內容。
只要通過數據分析用戶行為,從內容結構、視頻節奏、互動設計等方面優化,就能慢慢提高微課的完播率。這樣一來,精心制作的微課就能真正幫到觀眾,讓他們學到東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