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節日主題的MG動畫,想讓觀眾一看就覺得“味兒對了”,得從這幾個地方下功夫。
一、顏色和元素,一眼就知啥節日
畫面配色就跟穿衣服似的,得符合節日氣質。春節就得用大紅,再撒點金色,喜慶得不行。燈籠往場景里一掛,春聯往門上一貼,根本不用多說,觀眾就知道這是過年。到了中秋節,月亮必須是C位,再加上胖乎乎的玉兔、圓鼓鼓的月餅,團圓的感覺立馬就有了。
二、動得快慢,決定啥氣氛
動畫里元素怎么動,直接影響氛圍。熱鬧的節日,像圣誕節,雪花撲簌簌地掉,禮物盒“嗖”地飛出來,速度快、切換勤,歡樂的勁兒一下子就起來了。要是感恩節這種溫馨的節日,元素慢慢悠悠地出現,慢悠悠地動,看著就讓人心里暖乎乎的。
三、音效配得好,氛圍差不了
音效就像給動畫加調料,加對了特別提味。新年動畫配上噼里啪啦的鞭炮聲、咚咚鏘的鑼鼓聲,熱鬧氣氛直接拉滿;情人節動畫放段輕柔的音樂,浪漫的感覺直接翻倍。但這音效音量得拿捏好,太響吵得慌,太輕又沒存在感,和畫面搭得剛剛好才行。
四、角色長得應景,看著才對味
動畫里的角色也有講究,最好和節日沾點邊。萬圣節就設計幾個頂著尖帽子的小女巫、半透明的小幽靈,穿上奇奇怪怪的服裝,再配上搞怪的動作表情,觀眾看著覺得有意思,節日氣氛也更濃了。
五、轉場順溜,看著才舒服
轉場這事兒,就像給動畫搭臺階,搭好了整個動畫才流暢。做國慶節動畫,用飄揚的五星紅旗做轉場,既自然又緊扣主題;做端午節動畫,用粽葉一卷,場景就變了,又好玩又應景。
只要把這些地方都琢磨透,做出來的節日MG動畫,氛圍肯定到位,觀眾看的時候也容易身臨其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