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刷手機的時候,是不是經常被表情包逗笑,或者被短視頻里的動畫短片吸引?這些在社交媒體上隨處可見的動畫內容,背后藏著一套獨特的傳播邏輯。
先看表情包。一個簡單的表情包,能在聊天時代替好多句話。為什么它這么受歡迎?這和動畫制作的特性分不開。表情包制作不需要復雜的劇情,重點在于抓住某個情緒或者場景,用夸張的造型和動作把它放大。比如把貓咪炸毛的樣子做成動畫,配上 “別惹我” 的文字,那種生動的感覺一下子就出來了。而且,表情包的尺寸小,制作成本低,動畫師可以快速產出,滿足人們在不同聊天場景下的表達需求。再加上社交媒體的傳播特性,只要有人覺得有趣,隨手轉發,表情包就能在短時間內火遍朋友圈、群聊。
短視頻動畫也是一樣。在社交媒體上,大家的注意力很分散,短視頻動畫想要吸引人,必須在開頭幾秒就抓住眼球。動畫制作團隊會把精彩的畫面、有趣的情節放在最前面,就像給內容加了 “鉤子”。而且短視頻動畫的節奏都很快,沒有拖沓的情節,劇情推進迅速。比如一個講述職場小故事的動畫短視頻,可能幾十秒就把加班、摸魚這些大家熟悉的場景演完,笑點密集。這種快節奏的內容,特別適合人們在碎片化時間觀看。
另外,社交媒體的互動性也給動畫制作帶來了新方向。很多熱門的短視頻動畫會設置一些互動話題,讓觀眾參與討論。動畫制作團隊也會根據觀眾的反饋,調整后續內容。比如某個動畫角色意外受到歡迎,制作團隊就會圍繞這個角色制作更多相關內容。這種互動讓觀眾感覺自己和內容有了聯系,更愿意分享和傳播。
還有,社交媒體上的用戶群體很廣,不同年齡、不同職業的人都在刷。動畫制作就要考慮怎么讓內容符合大眾口味。不能太專業、太晦澀,要通俗易懂,最好能引發共鳴。比如用動畫形式講生活中的小事,租房遇到的奇葩事、點外賣的搞笑經歷,這些貼近生活的內容,很容易讓觀眾覺得 “這說的不就是我嗎”,自然就愿意點贊、轉發。
表情包和短視頻動畫能在社交媒體上快速傳播,和動畫制作的特點、社交媒體的屬性,還有用戶的需求都有關系。正是這些因素湊到一起,才讓這些動畫內容成了社交媒體上的 “???rdquo;,時不時就給大家帶來歡樂和驚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