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師做微課,都盼著學生愿意點開看,還能從頭到尾認真學進去。要想做出受歡迎的微課,關鍵得站在學生的立場,琢磨他們愛看啥、愛怎么學,從內容到形式都得貼合他們的喜好。
先說選內容這事兒。咱得挑學生真正感興趣、覺得有用的知識點。就拿數學函數來說,要是一上來就講那些彎彎繞繞的概念,學生準犯困。但換成教他們怎么用函數算網購滿減、湊單優惠,立馬就不一樣了。學生一看,喲,原來數學在生活里這么有用,自然愿意花時間琢磨。還有語文寫作,與其干巴巴講修辭手法,不如教他們怎么把放學路上看到的小貓打架、食堂新出的奇怪菜色寫成有趣的作文,這樣學生才愛聽。
內容排兵布陣也有門道。千萬別一股腦把所有知識點全塞給學生,那樣跟往嘴里硬塞一大口飯似的,咽不下去還容易噎著。最好把內容拆成一個個小塊兒,就像切蛋糕一樣。比如講歷史朝代,先簡單嘮嘮這個朝代怎么建立的,為啥能冒出來,再分開講它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。每個小模塊控制在幾分鐘,學生瞅著沒那么多內容,心里壓力小,學的時候也能更專注。
互動這塊兒也不能落下。在微課里時不時拋個小問題,比如物理課講完浮力,問問學生為啥大輪船那么沉還能漂在海面上。讓他們先暫停視頻自己琢磨琢磨,再接著往下看答案。或者搞些小測試,做完馬上就能知道自己學得咋樣。還能鼓勵學生在評論區留言,說說自己的想法、提出疑問,老師及時回復,這樣一來二去,學習氛圍就熱鬧起來了。
講內容的方式也得多變著花樣來。別老是文字配語音,翻來覆去就那一套,看著多無聊。可以多加點圖片、動畫,讓畫面動起來。教地理的時候,用動態地圖演示山脈怎么形成、河流怎么改道,可比干巴巴念文字直觀多了。要是講實驗,直接放實驗視頻,學生能清清楚楚看到每個步驟,理解起來不費勁兒。
最后說說語言風格。盡量用學生平時聊天的那種語氣,別總拽專業術語,學生聽著云里霧里的。講生物的時候,把細胞比作小工廠,細胞核是廠長,線粒體是供電車間,學生一下子就懂細胞是怎么分工干活的了。
只要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,選好內容、排好順序,設計好互動,再把呈現方式弄得豐富些,說話也接地氣,做出來的微課保準能抓住學生的心,讓他們在學習里收獲滿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