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課制作時,教學目標的確定是很關鍵的一步。畢竟這關系到微課到底要讓學習者收獲些什么,能達到怎樣的效果。
確定教學目標,得緊緊依據課程標準。課程標準就像是一個明確的指引手冊,它規定了在某個階段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和技能,以及應該形成的素養。比如在數學課程標準里,會對不同年級的運算能力、空間想象能力等有具體的要求。當我們制作微課時,就要仔細研究課程標準里相關的內容。如果是制作關于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微課,課程標準里可能會要求學生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,并且能夠熟練運用公式進行計算。那么我們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,就可以把理解推導過程和掌握計算方法作為重要的目標。
光看課程標準還不夠,學生實際情況也是確定教學目標的重要參考。每個班級的學生基礎和學習能力都不太一樣。有的班級學生整體基礎比較好,理解能力強,那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,就可以稍微提高一些難度,設置一些拓展性的目標,比如讓學生能夠運用三角形面積公式去解決一些綜合性的實際問題。而對于基礎相對薄弱的班級,教學目標就要更側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,先確保學生能夠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。
還得考慮學生的興趣和需求。如果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特別感興趣,那在教學目標里可以適當增加一些與之相關的深入探究內容,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。要是學生在某些方面存在困難,比如對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理解困難,那教學目標就可以著重放在幫助他們理解這個推導過程上,通過多種方式,比如動畫演示、實際操作等,讓學生更好地掌握。
另外,教學目標要具體、清晰、可衡量。不能定得太籠統,像“讓學生掌握三角形知識”這樣的目標就不夠明確。應該具體到“讓學生能準確說出三角形面積公式,并能在5分鐘內正確計算出5道不同類型的三角形面積題目”,這樣的目標才更有利于在微課教學中去實施和評估。
在微課制作過程中,把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情況結合起來,認真確定好教學目標,才能讓微課更有針對性,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和成長,讓微課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。